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内容

多地好人法落地情况调查:尚需救助基金辅助

2015-12-31 08:39:21综合资讯176

  近些年来,做了好事却陷入麻烦的事时有发生,社会公信力频频受损。“好人法”作为以法律助推道德建设的一种创新尝试,在广州、杭州、北京等地业已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效,相当于给公众注入一剂“强心针”。但处于起步阶段的“好人法”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方面。“好人法”是否能维护公民权益、落地情况如何、还面临哪些问题?记者在广东进行了实地探访。

  “好人法”缘何实施

  保障好人合法权益,形成促进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的良好社会氛围

  9月,广州两个小学生因为一年前扶起一位摔倒老人,后被老人指认撞倒自己而被告上法庭并索赔。

  小朋友路遇并帮助摔倒老人的本能善意被曲解,且惹上了“祸端”,两小学生之一的小陈被起诉后情绪失落又激动。

  救还是不救,扶还是不扶?如何保障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维护社会互信和公德基础不被破坏,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事实上,就如何鼓励公民见义勇为,并保障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广东省政府早于1998年就出台了《广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规定》。

  然而,2011年在广东南海依旧发生了“小悦悦事件”——一个幼儿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汽车反复碾压而无人救助,震惊了广东民间和官方。他们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有英雄“流血又流泪”,更为严重的是,出现了“小悦悦悲剧”这样的见危不救的事件,一时间全社会弘扬正义的呼声愈发强烈。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广东省人大开始认真研究如何为“好人”立法。两年后,《广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该省实施。

  新法以立法形式对见义勇为、高尚义举予以肯定评价,倡导、鼓励公民见义勇为,并且改变了原来见义勇为奖励和保障经费得不到落实,各地对慰问的奖励不尽一致、不平衡,见义勇为人员医疗、生活保障不到位等状况。因直接由政府作为主体介入,无论救人,还是因救人造成损失、自身受伤致残,见义勇为者就业等,均有具体详细的保障措施;同时在全国首创对见义勇为行为额外发放一次性100万元的高额抚恤奖金。新条例出台,目的就是唤醒社会对义举的认同和跟从。

  广东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政委邹文强告诉记者,实施《条例》就是要使见义勇为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促进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的良好社会氛围。

  据了解,广东1993年成立基金会,此后19年见义勇为经费每年大约3000万元,认定因见义勇为牺牲的总人数是336人。新条例出台后,经费数量大幅增加。

  能否保护见义勇为者

  尚需救助基金辅助,既保证救助者权益,又能弥补因过错救助造成的损害

  广东“好人法”积极运行的同时,其他地方对“好人”的保护立法也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

  去年,《深圳经济特区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被列为调研项目,目的也是为“好人”撑腰。

  广东和深圳的立法重在保护、保障见义勇为和助人义举,通过维护传统美德,促进社会文明、互信、和谐。出台之后,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而正在酝酿中的上海《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草案重要内容之一则是明文规定了那些取得合格证书,以及具备急救技能市民的救助行为,受到法律保护,若造成损害,不承担责任。上海的做法提示公众,急救是有“技术含量”的,做好人也需要有方法。当地媒体解读,上海草案是替好人立法。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并不认同。他认为,说上海草案是为好人立法的解读有些偏差。与深圳等地助人为乐相关立法精神有点不同,后者更多的是鼓励全社会“好人”,鼓励善举,用立法为见义勇为者保驾护航。

  他分析,上海草案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普及和鼓励学习救助知识,二是有了基本技能后的救助行为,才受到法律保护。所以,上海草案更多的是为保护“专业人士救助行为”的立法,是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紧急救助队伍的立法。

  “广东的《条例》重在营造公众向善助人,保障好人权益,在重塑社会价值观上必然起到重要作用。上海侧重救助的技术问题,也是将救助行为精细化落地的方法。”

  朱巍也提出,上海草案与相关法律的衔接还存在一定问题。以《侵权责任法》为例,医疗侵权责任中,免责的前提是行为没有过错和没有重大过失,而上海草案,则以行为人身份是否持证或是否有救助资质为免责要件,这个条例法律位阶在《侵权责任法》之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不协调的问题。“草案将救助行为免责要件变为主体资格,这与侵权责任法并不相符。另外是特定化了免责主体,这反倒可能让很多没有资质,却可能出现在第一现场的热心人望而却步,不敢去施以援手。”

  朱巍建议,要实施好人保障,一定需要救助基金,一旦出现法律适用争议问题,必须由救助基金来弥补损害。这样的话,才能既保证救助者权益,又能弥补因过错救助和重大过失救助造成的损害。

  如何提升施救率

  提升公众施救率面临三道门槛,引导公众学习救助常识提上日程

  广州两个小学生扶起摔跤老人的案例,最终由广州市中院终审判决老太太败诉。法庭认为,没有证据证明事发时,两名小学生与老太太有身体接触。9月21日,一直心情复杂的小陈爸爸在得知案子胜诉后,终于打开了紧锁的眉头。他告诉记者,如果案子没有胜诉,可能会求助于《条例》。“的确曾经十分懊恼又无法申诉,但我们当然不会因为遇到这样的事情,就教导孩子以后不要助人。”他坦言说,希望能有相关的法律来保护助人为乐的人。广东《条例》一方面保障“好人”义举;另一方面要引导人们学习如何做好救助。

  此前广州员村山顶公交车站女性心脏骤停猝死的事情,令广州市医务工作者唏嘘。现场目击者说,当时真的无人了解如何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术。

  广东省人民医院在9月启动“让心跳延续”国民心肺复苏培训公益项目,向大学生开展心肺复苏术培训。

  据了解,欧美发达国家公众施救普及率相当高(美国85%、法国40%),我国普及率则低得可怜,成功率不到5%。不会救、不能救、不敢救,成为公众施救率提高的三道门槛。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欣说,现阶段,广东省心肺复苏急救术成功率为2%,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20%的成功率。“对于心跳骤停的病患,心肺复苏术是目前唯一的急救方法。因此,像警察、保安及地铁站等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掌握该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公众救助的呼声与好人受冤的事实充满纠结与矛盾。专家说,为好人立法,能鼓励老百姓有勇气在突发情况下为他人做急救。(本报记者 邓 圩)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邮箱jdapk@qq.com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12月一大波新法规来袭 快递禁寄国家机关公文

  本市居民婚姻登记即日正式可跨区办理   月首导航   用户拒绝验视邮件,邮政企业不予收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不能建设缆车、水库、疗养院等项目……在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里,又有一批新规正式开始实施,影响人们的生活。   快递企业   不得寄递国家机关...

与你有关!这90种职业不再需要“资格证”(国务院简政放权进行时)

近日,国务院简政放权再下一城——人社部决定对原劳动保障部《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劳动保障部令第6号)予以废止。6号令规定了90个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职业,包括车工、汽车修理工、营业员、美容师、美发师、摄影师、家政服务员、秘书等。   这项《规定》废止后,对没有法律依据的准入类职业,社会组织和...

男孩写二胎作文 言语生动感人

  男孩写二胎作文,言语生动感人看后暖暖的。12 月4 日,二孩妈妈赵女士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大儿子小孙所写的作文《我的一家》,没想到,这篇作文在朋友圈里被点赞刷屏了,引发评论上百条。   男孩写二胎作文   男孩写二胎作文   小孙今年11岁,就读于哈市第六十九中学一年级。前几天,教语...

爱心采血房车亮相张家口

爱心采血房车 爱心人士在采血房车上无偿献血。武殿森 付鸿波 摄   12月8日,在市文化广场停放的献血车正式退役,替代它的是空间更大、更舒适、更方便、更整洁的爱心采血房车。...

澳大利亚人均寿命超过80岁

新华社堪培拉11月12日电 (记者 赵 博)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澳大利亚人均寿命超过80岁,创下本国纪录。 统计显示,2014年,澳大利亚男性人均寿命从2013年的80.1岁增至80.3岁,女性从84.3岁增至84.4岁。 在澳大利亚,人均寿命最长的地区是首都堪培拉,男性为8...

国务院:这些类型国企将重组或关闭破产

  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中央企业增效升级,听取监事会对央企监督检查情况汇报;确定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措施,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和《中医药法(草案)...

北京今日严重污染PM2.5浓度将达峰值

昨天,天安门广场上的游客戴着口罩。京华时报记者周民摄 网上传播的北京上空“霾层”的照片。 昨天早上7点,北京正式启动3年来首个重污染红色预警信号。截至明天中午12点,北京都将处在重污染红色预警之中,红色预警持续时间达53个小时。昨天下午,市环保监测中心的最新预报显...

全面两孩明年元旦施行 符合政策可延产假

  中国网12月21日讯(记者魏婧)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12月21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提出,本修正案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提倡生育两子女、符合条件者可再生育   修正案草案修改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明确全国统一实施...

丈夫自制木笼囚妻:“这是为了生存”

  12月3日,南海大沥上一村,淅沥的小雨伴着刺骨的冷风下了一整天。村旁的菜地里,33岁的陈雪梅被关在一个木笼子里。她死死抓住笼子的木条,不断摇晃并发出嘶吼的声音。这样的情形已经持续了近一年。把她关在笼子里的是她的丈夫,43岁的黎金次。从清远英德老家来到佛山当菜农的他,站在不远的菜地里无奈地说,...